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低于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低于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网友咨询: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怎么样支付?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非全日制劳动者的薪资。用人单位支付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小时薪资不能低于当地政府颁布的小时最低薪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最低薪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并报劳动保障部备案。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薪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以下原因:当地政府颁布的月最低薪资标准;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保费(当地政府颁布的月最低薪资标准未包括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原因的,还应考虑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职员之间的差异。
律师补充: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能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者提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内容由双方协商确定,应当包含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五项必须具备条约,但不能约定试用期。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根据双方的约定办理。
非全日制用工是劳动用工规范的一种要紧形式,是灵活就业的主要方法。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看重,从有益于维护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权益、有益于促进灵活就业、有益于规范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出发,结合当地实质,拟定相应的政策手段。要在劳动关系打造、薪资支付、劳动争议处置等方面为非全日制用工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
《劳动合同法》
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能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薪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能超越15日。
引使用方法条
中国宪法修正案